对中国通胀数据的反应

中国通胀数据的反应

北京,8月9日(ANBLE)- 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消费价格年度下降超过两年来首次出现,而工厂出厂价格继续下跌,因疲软需求拖累经济。

以下是分析师对通胀数据的评论:

邢照鹏,安邦银行高级中国策略师,上海

“CPI和PPI在年度基础上均陷入负值领域,确认了经济通缩。唯一的亮点是核心CPI由于夏季旅游的季节性因素回升至0.8%,但恐怕其可持续性可能不足。鉴于去年基数较高,下半年CPI将很难出现显著反弹。预计将在0附近徘徊。货币政策将难以操作。中央政治局会议呼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将与货币宽松政策发生冲突。”

陶川,北京苏州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五次看到CPI在年度基础上下降。主要是由食品项目的月度和年度下降拖累。亮点是服务项目,在月度基础上转为正值(+0.8%)。

“随着去库存和信贷扩张,我们预计PPI和CPI将在第四季度从谷底反弹。中国在7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启动了密集的刺激措施,这需要时间来体现。央行可能在今年剩余时间再次降息10个基点。目前,经济正在从谷底复苏,我相信数据不会过长时间触底。”

Frances Cheung,新加坡华侨银行利率策略师

“市场需要看到中国当局采取更多可操作的支持措施才能保持乐观。虽然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宽松空间,但重点在财政方面。否则,需要经济数据显示一定的增长改善,但目前还没有出现。”

胡岳晓,上海安邦首席分析师

“CPI在7月份降至负值领域,符合预期。我们预计第三季度CPI和PPI将为负值。然而,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缩,因为它并不指向周期性的低迷。相反,这主要是从统计意义上的收缩 – 关键指标如猪肉价格由于结构性变化仍然较低,而商品价格也由于非经济原因而软化。负CPI和PPI为今年晚些时候降息和降准创造了空间,这有可能使资本市场受益。”

张志伟,香港针对资产管理的安邦总裁

“CPI和PPI均处于通缩领域。由于国内需求疲软,经济动力继续减弱。目前尚不清楚最近宣布的政策是否能够迅速扭转经济动力。CPI通缩可能会给政府增加更多压力,考虑采取额外的财政刺激措施以缓解挑战。”

Marco Sun,上海三菱日联银行首席金融市场分析师

“年度消费通胀受去年疫情和封锁解除后消费支出和压抑需求反弹影响。此外,今年7月份CPI年度下降也受到宏观经济复苏速度不确定性的影响。

“我预计中国将在下半年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这种货币宽松有助于促进供给侧复苏和稳定需求侧。”

夏春,香港银泰投资控股首席分析师

“较低的通胀数据反映了中国内地的需求疲软,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在COVID封锁解除后,我们看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报复性消费。而在中国内地,我们看到的是相反的情况,即报复性存款。通缩将持续6个月至12个月。但中国不会走日本的路,日本的通缩严重得多,持续了过去20年的一半时间。”

高瑞,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

“尽管CPI和PPI数据显示通缩局面,但压力并不如此之大,主要是由于食品、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所致。对于中国来说,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分化日益明显,这意味着未来的经济增长将呈现两个速度,尤其是在房地产问题重新出现的情况下。这也表明中国经济复苏速度较慢,无法提供全球需求疲软的支撑,也无法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