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执的储蓄者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陷阱
Chinese savers' stubbornness may trigger a liquidity trap.
上海/新加坡,8月4日(ANBLE)- 中国的消费者和企业正在与银行签订数万亿元的长期存款,有效地将大量资金从流通中撤出,可能面临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流动性陷阱。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发行了价值5.5万亿元人民币(7661.2亿美元)的长期存单,即被称为存款证明(CD)的产品,这是自2015年引入该产品以来的最大季度发行量。
过去一年,国内投资者纷纷涌入这些存单,迫切寻求回报,因为他们正在撤离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这两个传统投资选项因监管和经济问题而看起来危险。
今年以来,企业也加入了这场争夺,给中国经济增加了负担,因为这实际上意味着企业和家庭都在囤积现金,而不是投资,尽管利率下降- 这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困扰日本多年的典型流动性陷阱。
法国商业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基于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的经验,由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中国进入了流动性陷阱的风险。”
分析师们认为,今天的中国家庭和企业缺乏信心,就像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所面临的一样。但中国的情况有一个关键区别:目前还没有通缩威胁,银行也没有停止放贷。
中国央行前顾问、知名经济学家范刚在6月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中国面临流动性陷阱,但不会出现日本式的通缩困境。
“就像钱掉进了黑洞一样,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情况,企业和家庭的需求不是活跃的。”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已经降息并鼓励银行增加贷款,以振兴疫情后的经济增长。
然而,约有180家A股公司在其股票申报中表示,今年已经投资了存款证明。
一家国有银行的零售账户银行家表示,存款证明的需求比平时更高,“因为谁知道整体环境会变得更糟?”她说。
她说,虽然一些客户投资了可以随时赎回以满足紧急需求的现金产品,但大多数客户都签署了为期3年的存款证明,并设有提前支取罚款条款,这意味着资金将被锁定一段时间。
对于存款证明和其他更安全的财富管理产品的抢购,削弱了政策制定者通过减税和相对克制的房地产支持措施来推动需求和消费的努力。
美国Indus Capital旗下Pacific Opportunities Fund的经理Byron Gill也将中国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与日本在“失去的十年”期间发生的情况进行了类比。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经济的一个子领域,房地产行业绝对处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困境之中,”Gill说。
“而且考虑到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产出中占四分之一,这可不是小事。”
储蓄过剩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有较高的储蓄率-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储蓄率与GDP的比例是大型经济体中最高的。
截至6月底,总体家庭存款达到了132.2万亿元人民币(18.41万亿美元),相当于超过30个月的零售销售额,上半年增加了12万亿元人民币-是十年来最大的增长。
存款证明是由银行发行的,被视为最安全的储蓄选择之一,3年期存款证明的收益率通常在3%左右,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率。
澳新银行(ANZ)中国高级经济学家Betty Wang表示:“鉴于房地产行业没有出现复苏迹象和就业前景不确定,家庭存款的积累表明家庭普遍持悲观态度。”
中国能源饮料制造商Eastroc Beverage(605499.SS)在7月18日的申报中表示,它已经投资了中国招商银行的21个月存款证明和宁波银行的17个月存款证明。
据称,此类投资旨在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和增加公司收入。
上海的一位零售投资者吴女士表示,她投资了3年期的存单。“我现在看不到很多投资机会。我的股票型基金产品仍然下跌约20%,”吴女士说道。
中国有2.2亿零售股票投资者,相当于巴西的人口规模,是每日市场波动的主要推动力,但今年他们一直保持观望态度。
标准普尔上证50指数(.SSEC)和蓝筹指数CSI 300 (.CSI300) 远远落后于邻国日本股票市场(.N225),后者今年迄今已上涨近25%。
一位希望以约翰自称的上海零售投资者表示,今年初,他将大部分储蓄都投入了存单中。
“在看到明确的上升趋势之前,我不会随意往股市投钱,”他表示。
(1美元=7.1890人民币)